张家口沽源新闻>>新闻聚焦>>

沽源县:“科技小院”写活扶贫“大文章”入选农业农村部100个产业脱贫典型

2020-11-27 17:17: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图为“科技小院”技术员在田间测量架豆生长数据。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王雪威 通讯员梁志刚)从沽源县委宣传部获悉,近期在农业农村部出版的《产业扶贫故事》一书中,收录了全国100个产业脱贫典型,其中张家口市沽源县有两个典型入选,分别是《“科技小院”写活扶贫“大文章”》《“四新四好”深耕产业扶贫》。记者日前先选择了典型之一的《“科技小院”写活扶贫“大文章”——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东辛营村产业脱贫纪实》进行了采访,带着读者去感受沽源人民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在张家口市沽源县西辛营乡东辛营村,有一座深受农民欢迎的“科技小院”。说到这个成功的科技小院,还真多亏了驻沽源产业扶贫帮扶小组。

图为东辛营村“科技小院”。

扶智培训富头脑

沽源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国家部委及河北省直部门下派了多名干部驻村帮扶,又从驻村干部中抽出部分骨干组成驻沽源产业扶贫帮扶小组。

帮扶队来了,如何帮?怎么帮?从哪儿入手?

扶贫先扶智,立足基础补短板。在了解到当地农民缺乏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情况后,产业扶贫帮扶小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先后联系4位在西兰花、马铃薯、架豆、土壤营养学等领域的国内顶级专家到沽源指导,并协助县里建立了由国家、省、市、县88位专家组成的农业科技顾问团,采取“大专家”和“田秀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仅2017年就对沽源县120个贫困村的农户轮训2遍,举办培训班520期,累计参训人员达2.3万人次。

为了给县里留下一支不走的农业科技培训专家队伍,2017年8月产业扶贫帮扶小组在沽源县架豆种植核心区的西辛营乡东辛营村建立起沽源县首家“科技小院”,由中国农业大学与云天化集团驻河北员工派专人长期驻守。

我家豆角去年让火霜给毁了,今年该怎么预防呀?我家豆角长不直,不好卖是怎么回事?……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在“科技小院”都有很好的答案。

村民说这些专家除了在小院内讲座,还经常走到田间、育苗棚、合作社给当场指导。三年来,农民培训60余场,培训、指导农户934人次。驻点村——东辛营村贫困户设施架豆产量平均提高了10%-20%,病害发生率下降30%左右,平均减少经济损失700元/亩。

“科技小院”以零费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的“四零”模式,为农民提供伴随式技术服务,农民随时可以学习新技术成果,为扶贫先扶智提供了“沽源样本”。

图为“科技小院”专家在架豆园区指导。

科学配方富口袋

西辛营乡是远近闻名的架豆之乡,架豆种植历史已达20多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但由于常年的粗放管理,长出的豆角要么弯弯曲曲、要么就有斑点,优质商品豆角产量日趋下降,架豆产业陷入发展瓶颈。

课堂交流之后,驻守小院的中国农业大学罗瑞金介绍,科技小院建立初为了破解瓶颈,让贫困户科学施用肥料,小院师生在2017年国庆期间,对东辛营村193块耕地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并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实验室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土结果得出的养分数据,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贫困户田青说,2018年他种有设施架豆3亩,按照科学配方施肥,结合小院给出的栽培管理意见科学管理。8月初,其他农户的架豆大规模出现火霜病爆发的情况。而他在科技小院师生建议下,提前打药防治,较其他农户直接减少损失30%。当年他的设施架豆产量为3733斤/亩,较2017年每亩增产1025斤/亩,增收3000元左右。

东辛营村党支部书记、架豆协会会长李雪峰说:“2018年收架豆那阵子每天接电话到手机电池没电。有要货的,有要种子的,还有很多村的农民要求加入协会的,我真服了这些专家,眼界就是宽、点子就是硬。组织化、品牌化、技术支撑,就这三招,解决了我们多年来种架豆难增收的大问题!”

2018年,在当地政府和科技小院师生的帮助下,当地农户设施架豆平均投入成本减少了35%,而收入却增加了47%,达到了1万元/亩的收入水平,贫困户收入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东辛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之前的50户107人,减少到了2户4人,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图为《产业扶贫故事》书籍。

科学引进新品种

“科技小院”依靠架豆产业的技术专家团队,引进测土配方、控苗控旺、病害预防等技术,提高架豆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大胆引进新品种。沽源架豆从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6大品种,被评为中国架豆之乡,不少农民靠种架豆为生,这里生产的架豆品质好,错季上市,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

打赢脱贫攻坚战,科技保障是关键。

东辛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金山说,“科技小院”在培强架豆产业的同时,还不断引进新种植作物品种。2019年指导种植甜瓜、“红玫瑰”土豆、藜麦190余亩,其中设施甜瓜收益较为可观,较设施架豆纯收益增长约1000元/亩。藜麦种植几乎不用浇水灌溉,亩效益是当地传统旱田作物莜麦和胡麻的3倍多,起到了既调茬又增收的作用。这为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大大提供了可能。

“‘科技小院’不仅补上了基层科技力量严重不足、手段滞后的短板,改善了周边乡村的生产方式,也促进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变。对沽源县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沽源县农牧局局长武雅军肯定地说。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